>>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4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 要聞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利通區:“鄰”聚力感受家門口的幸福
      2024-10-18 08:56:42   
      2024-10-18 08:56:42    來源:寧夏日報

      鄰里共聚一堂歡度節日。

      航拍鏡頭里的利通區。

      勝利鎮百家宴。

      百家宴上的“麻辣拌”。

      剪紙手藝人在“近鄰”黨群服務驛站展示剪紙作品。

      金星鎮社區鄰居節開幕式。

        “親仁善鄰”“以和為貴”“千金買宅、萬金買鄰”……鄰里關系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基礎,社區又是組成城市的最小單位,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立良好、和諧、健康的鄰里關系,既有助于城市發展,也能夠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文化探析

        從“鄰”距離到“鄰”聚力

        “一回生,兩回熟,好關系是處出來的”

        “我抽中了0元剪發卡,我朋友抽到中醫理療和15分鐘按摩體驗卡,活動內容一年比一年豐富。”居民吳蓉說。8月30日,利通區金星鎮第二十屆社區鄰居節在開源廣場開幕。鄰居節以“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為主題,通過社區展棚展示、群眾方陣展演、文藝演出集中展現20屆鄰居節積累的碩果,吸引近千名群眾參與。

        在“您好鄰居”一社一特展區,“微光行動”“一核三圈”“幸福合伙人”“富平三遷”等展位,向群眾展示各個社區的創新亮點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泥塑、非遺剪紙作品、油紙傘等展陳品吸引大家拍照。在開元社區橘色調的展區內,開元社區黨委書記王輝看到參與群眾越來越多,笑著說:“每一屆鄰居節都參與,但感受都不一樣。很期待今年的百家宴,大家自發地端出拿手好菜,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親如一家。”

        家住民園新村小區的葛露從四川老家過來照看孩子,她說:“剛來時一個人都不認識,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不了解。去年通過鄰居節認識了很多姐妹,經常一起約著喝早茶、去公園散步。現在這里就是第二個故鄉,很有歸屬感和幸福感。”參加社區鄰居節的第二年,葛露也有了自己喜愛的鄰里活動——百家宴。

        走進金星鎮金花園社區,馓子香飄十里、麻花香甜酥脆、涼皮筋道爽口、糖糕外脆里糯……又是一年社區鄰居節,群眾點贊率最高的百家宴也擺上了桌面,現場人頭攢動,鮮香入鼻。歡快喜慶的開場舞《和諧中國》、原創快板歌舞《石榴花開耀金星》……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金星鎮“一社一特”品牌魅力,掌聲不斷。

        “吃一嘴東家做的粉湯、嘗一口西家做的涼粉,還能和老兄弟姊妹們聊聊天。一回生,兩回熟,好關系是處出來的,這樣的百家宴活動要多搞!”金花園社區“鐵班長”鐵占明笑著說。在社區居民眼中,他作為社區“鐵班長”服務隊的隊長,和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行勝于言”。他們是無所不能的“家政員”,也是給空巢老人帶去精神慰藉和生活幫助的“活雷鋒”,更是群眾眼里美好家園的建設者。

        人間煙火,貴在人氣。金星鎮的鄰居節將集市、游樂、美食、文藝節目等融為一體,讓社區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幸福鄰里家味道”特色美食展示區,居民們通過炸、鹵、蒸、煮、燴等烹飪方式,現場展示油香、手抓、夾板、涼皮等美食的制作過程。

        睦鄰集市區非遺文化產品、書籍、日用百貨等攤位一字排開,物美價廉的商品讓群眾眼花繚亂。現場還設有便民服務、政策宣傳等攤位,為居民提供家電維修、健康義診、理發等志愿服務。“村社聯建共富直通車”上滿載著來自利通區10個鄉鎮的16種特色農副產品,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借助此次鄰居節活動,我們邀請居民群眾共慶盛世華誕,讓居民坐在一起,聊聊家常、敘敘感情、說說變化,潛移默化中讓共同體意識的‘金種子’在各族群眾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金星鎮黨委書記馬琰說。鄰里關系反映的不僅是社區居民的生活面貌與精神意識,以及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體現。

        “鄰里關系讓人如沐春風”

        勝利鎮第二十屆社區鄰居節暨睦鄰百家宴活動在勝利鎮上橋社區舉辦,各個小區的群眾歡聚一堂,以“家宴”的形式聚集社區居民300余道拿手好菜,共同慶祝第二十屆社區鄰居節。

        “每逢節日,我都會炸油餅。這次做了20多種特色美食,與大家共享美味、增進情誼。”走進“幸福鄰里家味道”特色美食展示區時,上橋社區居民馬秀霞正在炸油餅。每年鄰居節,馬秀霞都會做馓子、粉湯等獨具特色的美食,和鄰里一起分享。

        居民們通過沉浸式體驗全鎮9個社區的面點小吃、特色菜品,現場品嘗油餅、甜飯、辣糊糊、粉湯等270余盤創意佳肴,并在制作過程中,賦予食物的美好寓意。每道菜雖出自不同家庭,味道迥異,但帶著家的味道和人情溫暖卻是默契所在,在鄰里間營造出“聚百家宴、連百家心、系百家情”的良好氛圍。

        鄰里百家宴、樓棟團圓日、親情茶話會等親鄰睦鄰活動,怎能少了一碗八寶茶?一個蓋碗里,有茶葉、紅棗、枸杞、核桃仁、桂圓、芝麻、葡萄干等八寶。就像各族群眾融合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氛圍如茶香氤氳,讓人身心倍感愜意、如沐春風。一蓋碗熱氣騰騰的八寶茶,便成為鄰里串門待客的標配,叩開萬家居民“心門”,拉近鄰里距離。

        家住上橋社區老干部樓小區的李有才,因鄰居年紀大,不會聯網,經常主動上樓幫鄰居解決生活上的不便,“每次幫忙都少不了一壺香甜的八寶茶。”這次鄰居節,李有才收到鄰居贈送的鄰居卡和禮物,臉上掛滿笑容,“以前,我們社區鄰里關系比較疏遠,都沒有聯系方式。通過舉辦鄰居節,讓我們在鄰里活動里熟悉后,有事時互相幫忙很方便。好的鄰里關系讓人如沐春風。”

        勝利鎮下轄上橋、新華等9個社區,小區177個,常住人口5128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57%。通過20屆鄰居節舉辦的樓道茶話會、鄰里共歡樂棋藝比賽、院落讀書會、居民才藝大比拼、鄰里共同品美食話家常、好鄰居百家宴、居民家庭廚藝賽、鄰里換好書、鄰里徒步走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把互不相識的居民聚合到一起,逐漸成為化解鄰里矛盾、增進鄰里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在一年一度的社區鄰居節上,勝利鎮還設置各類志愿服務項目,為大家提供“一對一”“一站式”服務。例如,以再生資源回收積分兌換、家電維修等為內容的便民志愿服務,以健康義診、義剪理發等為內容的銀齡志愿服務,以繪畫展示、陶藝黏土制作等為內容的童行志愿服務……“今年將每月12日定為睦鄰集市日,在全鎮9個社區輪流‘開市’,居民每個月都能在家門口趕集,讓‘幸福’推門可及。”上橋社區黨委書記楊麗娟說。

        隨著社區鄰居節的舉辦,勝利鎮涌現出“挎包敲門”“睦鄰幫幫團”“紅袖章”等各類志愿服務隊49支,通過開展“手牽手、鄰幫鄰”等睦鄰活動,使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鄰里互助成為常態。通過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讓轄區“一老一小”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服務。

        20年社區鄰居節,叩開萬家居民的“心門”,讓廣大居民重溫“遠親不如近鄰”的感覺,社區變得更加團結互助,城市的“溫度”也在不斷傳遞、持續提升,為利通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和諧、和睦的文化基礎。

        文化名片

        從“鄰”出發 凝聚共識

        吳忠市利通區坐落于黃河之濱,轄8鎮4鄉、106個行政村、3個農場(辦)、28個社區。各族群眾同飲一河水、親如一家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水到渠成,澆灌出一簇簇民族團結之花。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首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2005年6月利通區勝利鎮舉辦吳忠市區首屆社區鄰居節,如今每年的9月被確定為“社區鄰居節活動月”,一屆一主題、一期一盛會的節日深受居民的歡迎,被群眾譽為“老百姓自己的節日”。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20屆社區鄰居節,開展各類鄰里促進活動900多場次,贏得了轄區居民的普遍認可,參與居民超25萬人次。

        利通區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時時澆灌、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進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用20年的時間孕育出“敞開一扇門、奉獻一片情,互幫一份難、共享一份樂”的社會氛圍,成為利通區的文化新名片。

        文化自信

        文化里的“鄰”動力

        走進利通區勝利鎮上橋社區殷全忠剪紙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百米民族團結風情剪紙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畫作,記錄了利通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殷全忠是有40多年黨齡的退休老黨員,也是利通區非遺剪紙傳承人。

        “我退休后,社區幫助我成立了剪紙工作室,街坊鄰居,誰都能來學剪紙,剪紙也是我們表達情感、促進交融的重要載體。”殷全忠說。如今,他依托工作室帶領社區居民學習剪紙技藝,由開始的五六個成員逐步發展到現在的50多人,為群眾團結友愛、凝聚共識架起一道文化“橋梁”。

        20年間,鄰居節變的是主題、內容、形式,不變的是活動對群眾在資源共享、和諧相處思想層面的改觀,以及團結一致、幫助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賡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隨著社區鄰居節活動的深入開展,利通區催生和涌現出了群眾身邊的“活雷鋒”王蘭花、熱心人王秀玲、“好女兒”金紅英等鄰里團結代表人物,也涌現出春園小區“變形記”、蘭花芬芳志愿服務等鄰里團結互助的生動實踐,展現出城市發展中,群眾爭做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領跑者的嶄新姿態。

        文化點評

        走出小家 融入大家

        “從好鄰里讀書會、趣味運動會、好鄰居演講比賽到親情茶話會、中醫理療等志愿服務活動,鄰居節的不斷創新,帶動群眾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全國道德模范王蘭花說,在寓教于樂中讓群眾以“C位”的視角,從基層治理的旁觀者、訴求者變為參與者、行動者。

        利通區將每年的9月確定為“社區鄰居節活動月”,以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宗旨,每年以不同的主題,在每個社區、每個小區開展鄰居節活動,并建立起鄰里互助的長效幫扶機制,出現了“一居一品、居居有特色”的場景。

        “通過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搭建社區群眾展示自我、共享文化成果的舞臺,營造溫馨、美好、互助、互敬的新型鄰里關系。引導群眾自發凝聚共識,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鄰動力’。”王蘭花說。20年社區鄰居節的持續開展,見證了人情“回暖”,帶動提升了利通區的城市溫度,也讓社區從居住需求慢慢轉變為文化概念。(記者 楊玉瑛 文/圖)

      【編輯】:王雪玲
      【責任編輯】:鄒煒新